译文
过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,残暑啊快点把那嚣张气焰收起来吧,凉爽舒适的金秋就要到了。
树上瘦小的知了怎么会有这么长的气呢,一直鸣叫到斜阳都隐去了它还不肯罢休。
注释
寄声:托人传话。这里指向残暑发话。
拘收:收起来。
参考资料:完善
宋孝宗淳熙四年(1177)夏,杨万里自漳州改知常州。淳熙五年(1178)夏,杨万里在常州写下了这组诗。这是杨万里诗风开始转变时期的作品。这一组小诗,已经开始显示出诚斋诗风的这一新的特点。此诗为组诗第四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诗中的傍晚蝉声,是荷池上所闻,鲜明地凸现出杨万里诗想象奇特,富有幽默感的特色。这首诗全用拟人手法写成,前两句赋予暑气以人格,好像跟他说明秋天就要来了,暑气就能很识时务地悄悄退去一样。后两句诗人也给了蝉以人的意识情感,瘦蝉“吟落斜阳”也因为白天的时候被这似火骄阳炙烤得难受,以至于在太阳下山之后还不肯善罢甘休。这首小诗中用的全是平常语和常用意象,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,这和诗人新奇想象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有直接关系。
诗的后两句“吟落斜阳”一语是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非现实的意象。诗人说瘦蝉“吟落斜阳”确实是有违现实逻辑的,夕阳自落,瘦蝉自吟,二者本无关系。但是诗的本质是审美的
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,留十日。与之同游鹅湖,且会朱晦庵于紫溪,不至,飘然东归。既别之明日,余意中殊恋恋,复欲追路。至鹭鹚林,则雪深泥滑,不得前矣。独饮方村,怅然久之,颇恨挽留之不遂也。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,闻邻笛悲甚,为赋《贺新郎》以见意。又五日,同父书来索词,心所同然者如此,可发千里一笑。
把酒长亭说。看渊明、风流酷似,卧龙诸葛。何处飞来林间鹊,蹙踏松梢微雪。要破帽多添华发。剩水残山无态度,被疏梅料理成风月。两三雁,也萧瑟。
佳人重约还轻别。怅清江、天寒不渡,水深冰合。路断车轮生四角,此地行人销骨。问谁使、君来愁绝?铸就而今相思错,料当初、费尽人间铁。长夜笛,莫吹裂。